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美國農夫市集的興起是對大賣場的一種反省、一種抵制。那台灣呢?(甚至,那台北呢?)





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嚴格地說起來,是個外來的概念。

以我曾經住過的美國痞子堡(Pittsburgh)來說,「農夫市集」是這個城市在夏秋之際的重要活動。痞子堡市的農夫市場不只一處,而且這個城市甚至為農夫市集編印了精美的手冊,讓市民可以把逛各具特色的農夫市集當做是季節性的休閒活動。
就我所知,「買本地農產,買新鮮農產!」(buy local, by fresh!)是農夫市集相當核心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美國這個傳統市集式微,民眾普遍在大型賣場採購的一個國度裡,「農夫市集」的概念是對包山包海的 「大賣場」型態的一個挑戰。美國民眾逐漸發現的是,大賣場包山包海、讓你在一個地方就可以滿足所有採購需要的所謂「方便性」,實際上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的。首先,民眾對大賣場的信心,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對企業「品牌」的盲目信任。然而,大賣場光鮮的面貌底下其實問題重重,因為食物的品質、來源和新鮮度等, 消費的民眾其實是被蒙在鼓裡的,那是賣場說了算。

更嚴重的,是大賣場對地方經濟的戕害。愈來愈多的民眾發現,當他們在享受大賣場的方便時,卻發現地方上原有的小店很難敵得過大賣場的低價策略,而紛紛倒店關門。長期下來,貪圖一時的方便,換來的卻是大賣場對消費的壟斷,和地方經濟的萎縮。

在 這樣的脈絡之下,美國農夫市集的興起就是對大賣場的一種反省、一種抵制。相對地來說,台灣的傳統市集,就算在台北這樣的都會地區,都很難說是式微,那麼農 夫市集在台灣的出現,恐怕是另有脈絡。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農夫市集似乎在台灣的都會區漸成氣候,逛農夫市集已經慢慢地成為都會生活的一個部分。

花蓮在一群朋友的熱心奔走之下,也即將出現第一個農夫市集。雖然她的命運未卜,雖然她出現的脈絡尚未清晰,但至少她的出現是一種進步的聲音,一個在新議題上集結的機會。這個週六是市集的開張日,讓我們一起趕集去!                                   

轉 http://blog.yam.com/rongbang/article/329309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多多交流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