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10個生態池,種植不同植物淨化

八德埤塘生態公園中,光人工開挖的10個生態池就佔去4600坪面積,生態池像污水處理廠,所不同的是污水廠用的是化學原料,生態池是利用水草特性來潔淨污水,是最佳生態教學場所。

附近下水道的污水引入這10個生態池,經過生態池後污水變成合乎規定的排放水,最後流入大池。

10個生態池從頭到尾的功能分別有過濾重金屬、柔性淨化、除臭沉澱、自然滲透、菌類生化、藻類處理、酸鹼值調整、生化過濾、流量控制到最後的再生排放。

每一道池因為作用不同,種植的水生植物也各有作用,例如第一道池要除重金屬,就必須種植布袋蓮、開卡蘆、風車草等植物,第二道柔性淨化池,則是種植類似大甲草植物,所謂的大甲草就是做大甲草蓆的材料,它粗壯的梗可以減緩水流速度,達到粗濾的作用。

其他如除臭沉澱池則是種植三儉草、紅辣蓼等蓼科植物,而蓼科植物本來就有辛辣味,可以除臭,藻類處理池則是種植莞、銳葉苧薺、大安水蓑衣,這些都是爵床植物,可以減低日照強度,防止水中藻類滋生。

酸鹼值調整池則是種植水芋、覆瓦翅莎草、光葉水菊等鹼性植物來調和水中的酸性,至於生化過濾池則是利用長茅香蒲、窄葉澤瀉、苧薺等水生植物地下莖特別長的特性來過濾水流,這些各具特色的生態,構成完整的污水處理系統。

轉 自由時報  記者謝武雄/專題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多多交流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