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鸞山森林博物館的乾式廁所外觀,當天雖然沒有風,但廁所附近也沒有散發異味,讓人頗訝異的。
不好意思呀,久久PO一次就講廁所,不過實在蠻有趣的,先以這個小篇幅的乾式廁所作為課後心得的暖身囉~
這次去台東上樸門課的其中一個介紹,就是在講乾式廁所的設計。老師Robyn有提到,成功的乾式廁所會比水沖廁,減少細菌滋生與異味的累積,若設計妥當的話,還可以變成堆肥廁所,將作用過後的便便變成堆肥呢!
恰巧我們其中一個同學是原鄉部落基金會的創辦人阿力曼,他是布農族的,他帶我們去布農族在鸞山的祕密基地:森林博物館,這裡沒有指標也沒有告示牌,因此沒有族人的帶領是找不到的。
裡面正巧有一個乾式廁所,不過是屬於比較簡單的那種,就是挖一個蠻深的洞,然後排泄物再填在裡面,上完廁所旁邊有一桶土壤混木屑,可以挖幾匙鋪在上面即可。
左右兩側是可供踩踏的踏板,左邊有垃圾桶和衛生紙,大小便完之後,掀開右邊桶子的芭蕉葉...
裡面有一個勺子跟一桶的木屑,挖幾勺起來均於灑在剛剛便便完的位置,大概要挖兩匙去灑,會覺得比較放心、不會有異味散出。
這是上課時的筆記,圖為乾式堆肥廁所的簡圖,Robyn提到堆肥廁所的四要素:碳、氮、空氣、水。氮與水可以透過糞便及尿液來提供,而碳則來自於放置一旁的木屑或米糠,紅色的管子代表空氣的傳送...
而這張則是來自一個可以量化生產的堆肥廁所,由圖片可得知空氣、良好的通風對於堆肥的重要性。
另外,這是我去台東上課時的一位同學燦伯所自己DIY的「可移動式尿屎分離環保廁所」。
移動式廁所,將廢棄的馬桶蓋安裝在沒有椅墊的椅子上。下面直接接燦伯設計的屎尿桶(照片all by 燦伯)。
將尿液與便便區隔的方法。
以下是燦伯對這個廁所的描述,由於十分清楚,我就直接引用了:「這廁所的設計,本來就是要分享的,大家都可以用,原先比較簡單,並沒有尿屎分離的設計,使用過後,發現尿液的水份太多,造成清理困難費事,而且掩蓋的土、木屑也要加多,所以改良加個活動的尿筒,用後要把尿液倒出來 另外收集起來。這是暫時的,固定的廁所會把尿液用管子導出去,尿筒是用廢棄的塑膠地板當材料,用塑鋼土及防水膠黏起來的。」
期待看到燦伯的固定式環保廁所囉!!
先醬...會陸續整理與大家分享,也謝謝屋主及讀者的督促、幫忙與勉勵~~ ^___^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多多交流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