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綠生態設計in台東達魯瑪克部落(1)

在讀者的提醒下,來分享一下樸門的上課心得吧。

(這是戶外上課一景,不過大部分都坐在昏昏欲睡的教室裡面)


原來,擁有一塊地與一間房子,除了View之外,還可以依照地形、水流方向、陽光,來設計食物森林、鎖眼花園達到食物自給。

設計蓄水生態池、香蕉圈,達到最少澆灌用水、以及預防旱季缺水的狀況。

運用在地材料,即使住在都市公寓大樓中,除了雨水回收、陽台菜園,在一些「極端」案例裡,甚至已有人僅以雨水及太陽能所產生的水電過日子、用簡化的乾式堆肥廁所提供自家蔬菜的養分。

課堂中講到「可食性景觀設計」,包括功能、美學與生產。一棵樹,不僅可以欣賞,可以擋風、還可以產生果實,與其他植株混種,還可以促進生態平衡勒!對吼!為什麼以前學的景觀只有想到從美學來思考呢?!只是好看,不但不夠還浪費資源喔!

這是在講,以傷害土壤的最小程度來幫種幼苗。樸門設計不太鼓勵大幅度翻土,因為會把土壤各層的營養份與生態系都混亂掉了。

這則是在講植物中的三姊妹、三兄弟系列。例如,今天種的胡蘿蔔會有鳥愛吃,於是在旁邊種白蘿蔔,混淆鳥類視聽...瞭解植物屬性就可以讓植物互相照顧不必使用農藥。

今年11月初,我與36名來自國內各地的各行各業(而且裡面還有四位原住民同學,他們超會搞笑又幽默)、以及4名從香港來的學生,一起聚集到台東的達魯瑪克部落,來上為期15天、由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主辦的「2009樸門專業設計基礎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簡稱PDC)」,老師是自1984年就開始實踐樸門設計的澳洲講師羅賓法蘭西絲(Robyn Francis)。


做堆肥須割草,因我動作遲緩礙事被分派去拍鼓、提振士氣 XD

課堂中,羅賓給了我們許多的「原來」!

原來,所謂「可分解的塑膠袋」最小分解面積只能到2mm,這些小塑膠片大量沖刷到海裡成為濾食性魚蝦的致命食物

原來,地球在沒有被嚴重污染以前,一年可以吸收20億噸的二氧化碳,其中80%是由健康土壤吸收,遠大於森林及陸上其他系統。

原來,水資源如此重要,在某些國家,一個人所擁有的水資源象徵其社會地位。

原來,從大賣場買來的一顆蛋,其背後由許多耗能及不健康的做法組成,包括製造飼料、抗生素、基因改造穀類抗蟲劑、被拔喙以防互啄且一天要照光15小時以加速生蛋的牢獄雞、失去生蛋功能的雞其雞油被拿去作成全球最大速食連鎖店的冰淇淋等>


這些真相嚇人,也讓人納悶為什麼平常都無法得知這些資訊?(現在有的內容可以看紀錄片電影:食品公司

這是大夥兒在上課第三天做堆肥,不過這些原料都是很優質的條件下取得的。只要抓到堆肥需要的不外是碳(通常從植物上取得)、氮(通常來自嗯嗯)、空氣與水,其實就可以活用別的材料來做。

最底部通常要鋪乾草,然後上面先鋪碳類原料。在這裡放的是上面的布袋蓮及下面的青草。



然後是摸起來還暖暖的羊糞,羊糞不會臭。


然後再鋪上一層已經發酵好的堆肥,再灑些水。


在黑森林蛋糕的圓心插一個洞,透氣。
然後再重複剛剛的動作直到原料用完,只是要記得最上面那層也要鋪乾稻草。

當然,生氣與懊惱無濟於事,她在課堂中分享振奮人心的樸門系統與設計原則,面向主要包括農業、建築、社會、個人哲學、永續文化等。

並舉例她自己在1995年買下的地,它是緩坡、完全沒有水源的荒廢硬牧草地,加上澳洲缺水嚴重,蓄水、保水是基地要改善的重要課題之一。

她透過坡度與地形的觀察,決定在基地下方設置一大、一小的蓄水池,而從基地高點就挖出如動脈、微血管等大小分枝的導水溝,由於是黏土的土質,不需要特別夯實就不太會讓水滲透光。

雨小的時候,導水溝內的水會直接提供兩旁植物水分,使植物開始慢慢長大,植物長得越大,保水性就越高。

雨大的時候,導水溝會將大量雨水排到基地下緣的蓄水池,再其中種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進而自行營造出完整而豐富的水陸生態系,水質乾淨到可以在裡面游泳。

而在高處、陽光照射面積最長的區域,她規劃出多層次的亞熱帶食物森林,到2005年,裡面已種有13種柑橘、一年之中有9個月有橘子可吃。她養雞來除草、吃害蟲,養豬來做小尺度翻土、吃廚餘,運用堆肥廁所及雨水過濾儲存更多的水資源在水塔之中。


以下這是Robyn分享她在澳洲的基地:

她沒有任何水源,因此必須自己想辦法蓄水。現在澳洲缺水嚴重,這些水池是她的寶藏。


這是她在規劃集水草溝、水的流向,是依照地形及等高線去決定的。(等高線真的好難,我在大學學的等高線繪製一直都被老師打回票,總是會遇到等高線打結 XD)


Robyn的基地在完工之後,種的樹長大的五年之後,左下的蓄水池乾淨到可以在裡面游泳。她也強調,
從她的基地排出去的任何水是乾淨的,別人都可以直接使用於農作上。


左邊的集水草溝是在種植區一帶,所以用草溝。而房子周邊則用水泥,有效的把水導流出去。


這個看不太懂的表,其實是在說當植物有哪些症狀的時候,表示缺乏哪些礦物質的對照表。不曉得台灣有沒有這類的實用書籍?

在板橋擔任電腦維修顧問、系統調整師的國榮,也是這次上課的同學之一,他認為樸門系統性的思考方式,可以在不同領域延伸。

「例如,在設計中,讓一個元素為多個不同的功能服務,擺放錯誤的資源等於浪費;若挑對角度,問題也可以被設計成為資源等的概念。這些都讓我本來的工作得到了新的養分,也讓我重新整併一次自己的眾多領域知識和技能。」

28歲的國榮,曾在竹山老人送餐工作站服務長達三年,課堂之間常以太極導引鬆鬆筋骨,「還有,以前對植物沒什麼太大的認識與感覺,現在看見植物都會去觀察和思考這些植物在環境中出現的方式、和周圍的關聯、以及扮演的角色。」

前幾天國榮撿了巷口的椰子床墊,「我拆下裡面的椰子纖維,打算丟到外推陽台的屋頂上,讓冬天的雨水把床墊浸濕分解,好孕育春天風中帶來的草籽在屋頂上發芽,同時也解決雨水擊打屋頂、噪音擾人的問題,是課堂學到的典型單一物件發揮多項功能的利用。」

....(待續)


(本內文亦刊載於商業週刊第1152期,不過圖、一些小插曲和連結是另外配的)

轉載  http://alingling.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多多交流交流 ☜(゚∀゚(゚∀゚☜)♪ ♫ ♬